25 Sep 2009

你有没有这个「意识」?

现在我还是只爱男人,现在我还是对再美的女人不来电。只不过,我如今对女人,对自己身上的那些女性气质,比较自我认同,不那么逃离远离或者内心恐惧,对她人身上的那些迷人的女性气质,比较欣赏。

09年09月19日晚,我为一台从中国大陆来加拿大多伦多的中国文联访加巡回大型综艺晚会,在多伦多大学音乐系剧场的演出做义工。

演出开始之前,我在演员化妆室帮忙。闹哄哄的气氛,人来人往,又遇到一个非常中国特色的「老乡」朱韶宇,本来我们那个省(湖南)的人,就有能说会道的美名,加上这个老乡又是一个非常人物,他的非常在于,他是一个专门靠耍嘴皮子吃饭的人,哈哈,有点地方特色了吧,这句话的意思是,他是一个职业相声演员,他谋生的工具,就是他的嘴皮子。

跟他的谈话聊天,就用上了三门语言,普通话(国语),湖南省会城市长沙的方言(湘方言是中国八大方言体系之一),和他的英语。我很吃惊,长沙话其实不是我的母语,我脱离那个方言的生活环境之后这么多年,居然还听得懂,也讲得出口长沙话。他很吃惊,他高中毕业水平的英语,居然磕磕碰碰也表达得出一些多伦多观感。

正在和老乡叽叽喳喳匆忙寒暄之间,一位男生从外边回来化妆室,瘦瘦的个子,中等样子的身高,穿着一件黑色的上衣,很不起眼的男生吧。当时那个大的演员化妆间,进进出出的人员不少,有带队的政府官员,有当地华侨华人社团头面人物的拜访,也有随团的一些行政或者舞台技术人员。

这位进来的普通男生,和当时化妆间中的那些男舞蹈演员,男杂技演员的舞台表演感到气质相比,也就是他瘦瘦的脖子上,挂了一条暗红色的长围巾,稍微有点演员样子的,官员,侨领,舞台人员,这种天气,又是室内,谁挂一条绕了一圈还是长度围巾啊?

这还是我此刻做回忆录的时候,给他安装上去的一点记忆深处的细节,他一条围巾体现的舞台熏陶出来的演员气质。

晚归的男生,拎着一个H&M的购物袋,说是又专门跑去了一趟,总算是把他先前看中心仪的那条围巾买回来了。我顺口说了一句,这家H&M时装品牌,进军大陆,在上海也有专门的旗舰店,可能在那儿买,相同的围巾,价钱上要便宜一些吧。

他倒是瞟了我一眼,也没什么特别的,毕竟我算是在化妆间演员当中的一个新出现的陌生面孔,对陌生人的插话,多瞄一眼,正常得很。他说,就算是相同品牌的旗舰店,也很可能分发到货品不同种类,或者颜色不对,或者款式不对。

一条围巾,讲究还挺多的嘛。

后来就是演出前后台的那些忙忙碌碌,演员们大多化好了妆,穿好了演出服装,来到后台候场,美女俊男,你猜一猜,忙进忙出的时候,我的眼光都盯谁看,美女,还是俊男?

如果是几个月前,估计一点疑问都没有的,那个时候,我依旧是一个坚定的男爱男的男同志,眼睛要吃冰激凌,眼睛要吃糖,利用为演出做义工的工作之便,自然是要大饱美男们的眼福。

现在呢?现在我还是只爱男人,现在我还是对再美的女人不来电。只不过,我如今对女人,对自己身上的那些女性气质,比较自我认同,不那么逃离远离或者内心恐惧,对她人身上的那些迷人的女性气质,比较欣赏。

所以,现在的我,眼睛吃冰激凌,变成了美女俊男通吃的的盗花大盗,以前美女如过眼云烟,不上心,不用心,不专心,现在,有美女在身边晃来晃去,不看白不看,干嘛不看?

尤其是自从我发现了喜欢男扮女装异装女孩的一大把男人的群体存在,知道这样的秘密之后,我开始对女人气质着迷,有了一份「有意识」的追究和探究:究竟什么样的女性装扮,什么样的女性气质,才是男人心目中的女性性感?

后台候场的美女当中,有三位比较各色,和群舞演员们穿着一模一样演出服装,拉帮结派呆在一起叽叽喳喳不同,显得非常特立独行。

一位是玩魔术的女士徐凤美,她将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最后在背后挽了一个簪子,古典?时尚?我瞄了一眼她的服装,有些腰身,但还是显得宽阔,后来才知道,这身演出服装,到处都是巧妙机关,颜色式样都是变来变去,算是魔术的道具,不可能兼顾紧贴腰身的性感。但多年舞台的表演,那份气质,还是蛮迷人的。

还有一位独来独往的女孩子,在后台旁若无人的晃来晃去,一身黑色打扮,黑色的迷你闪光短裙,黑色的丝袜,陪的是黑色的长及膝盖的高跟皮靴,就算是在世界著名都市的多伦多街头,也该跟得上活泼,动感,时尚的当代大都市的流行节奏,也真的很性感,至少,在不是男人眼中,这种狂放豪爽,敢露敢穿,一定是自有她迷人道理的,后来她上场,主持人介绍,才知她是大陆小有名气的流行歌手董蕾蕾。

再就是那位安安静静坐在一边的女孩子,她的演出服装算是比较中规中矩的那种改良过后的中国古典服装,一看就是舞台上的用品,和董蕾蕾的街头时尚女孩的思路,完全是不同的,这样的演出服装,大街上是见不到的。还有就是她的大长辫子,明显就是假发,可舞台演出,要的就是这种假的效果,和假睫毛一个类别,一个道理。

我不得不说,她真的很漂亮,瓜子脸型,顾盼生辉的眼睛,睫毛忽闪忽闪的,眉细长细长的,鼻子笔挺笔挺的,嘴唇红艳艳的,五官十分小巧精致,很可爱的女人味。

直到她跳完了根据中国东北二人转改编的舞蹈《三场舞》,和主持人共同揭开她的性别之谜,我才恍然大悟,这个舞台美女,正是那个拎着H&M购物袋的那个男生!

为什么,我就没有这个「意识」,那个晚上的演出,会有我们中国特色的反串表演呢?

为什么,我就没有「意识」到,那个大白天带着暗红围巾的男生,可以摇身一变,装扮成绝色美女?

此刻我在电脑互联网上找他的资料,他的名字叫刘鹏,是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的舞蹈讲师,有玩转手绢,折扇,所有二人转道具的绝活,人称「手绢王」。

而辽宁电视台对他专访的文字稿,介绍他反串的起始和开始,回顾他装扮成女孩子的心路历程,倒是没有多少挣扎困惑,也没遭遇多少明晃晃赤裸裸的歧视白眼,反倒是,异性恋男人的电视台记者常俊,事先预设的立场,处处体现在他的提问当中。

这个立场就是,以艺术之名,反串是艺术需要,反串是艺术牺牲,反串为了艺术美感,反串为了艺术升华,却只字不提,表演者刘鹏自己本身,性别认同,性别颠覆,性别革新。

电视采访中,刘鹏自己的讲述,看上去只不过是一次偶然的演出机会,一位台湾制作人投资一台舞台剧,建议他做反串秀,歪打正着,走上了反串变装这样一条「艺术」道路。

一个非常好的个案研究材料,刘鹏,你有没有这样的主动「意识」,打破性/别界限,颠覆性/别定义?

而我的读者朋友当中,又有多少人,自我身份认同是男同志,其实都是自我「意识」不到位,潜在的,隐蔽的。不自觉,没挖掘的异装者,甚至变性者?

不得不感叹一句,古希腊的山巅名言:认识你自己。这道恒古未变的难题,其实是人世间最难最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