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2

Please select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請選擇你慣用的語言。

请选择你惯用的语言。

English
中文简体
台灣繁體
香港繁體

登入

記住我

初到 Fridae?

Fridae Mobile

Advertisement
Highlights

More About Us

時尚娛樂

« 較新的 | 較舊的 »
25 Feb 2009

梅兰芳

阴阳乾坤大挪移,成为《梅兰芳》超越《霸王别姬》的性别企图手段。

导演: 陈凯歌

主演: 黎明丶章子怡丶余少群丶陈红丶孙红雷丶王学圻丶安藤政信

看过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你不会忘记男主角程蝶衣从「我是男儿郎,不是女娇娥」蜕变成「我是女娇娥,不是男儿郎」的「干旦(男性演出女性角色)」心理蜕变过程。

看着陈凯歌执导的新片《梅兰芳》,你同样不会忘记黎明饰演的梅兰芳和章子怡饰演的孟小冬,两人穿着时装,同台票戏的那一折。

同样是性别游戏,《霸王别姬》刻划的是程蝶衣性别错乱才能入戏的「戏梦人生」;《梅兰芳》则是性别丶衣着与嗓音全数乾坤大挪移的趣味。前者,是角色的错乱;后者则是要让观众错乱,因为只有「错乱」才能让京剧的反串情趣让人拍案叫绝。

《霸王别姬》中的张国荣和《梅兰芳》中的黎明走的是相似的戏路情节(主因是李碧华的原著小说即参考了梅兰芳的部份演艺人生传奇),既然两部电影都出自陈凯歌的手笔,重覆即应避免,否则必遭物议,所以堂堂男儿扮成女生的细节再也不是重点,加入坤生(女性扮演男性)的对照组剧情,再敷衍生艺人惺惺相惜,由艺生情的萍水因缘,也就更丰富了电影的可看性。

艺人上台是何等大事,要上妆,着衣,静心凝神;但是以玩票性质,穿上便服随意就上场唱几句,就属即兴层次,点到为止,不必太认真。但也因为只是便服,所以男儿还是男儿,女生就是女生,干旦梅兰芳穿的是白色西装,坤生章子怡则是身着曲线毕露的花色旗袍,穿西装的要扮女生比手画脚做身段,穿旗袍的则是粗手大脚比架势,性别与身段的矛盾错乱,完成超越了戏服上身的原始「伪装」趣味,形成了第一层「形象」纷乱。

第二层则是「声音」上的纷乱。雄伟男儿唱出的是细腻拔尖的雌性假音,娇柔女郎脱口而出的却是雄浑粗壮的阳刚男声,角色的外形错乱让声音的错位效果更加强烈。「阴阳二色」已经让观众的眼睛和心灵忙得不可开交了,「雌雄双声」的交叠作用,更让京剧艺术的变装效应有了「当代交响乐」的迷人风采。

陈凯歌是聪明的,《霸王别姬》强调的是单人独奏效应;《梅兰芳》则有了双打互动,也有了琴瑟和鸣,阴阳调和的共振效应。可惜的是,两位主角的嗓音变化与平常对话时的气力音调并不一致,加上这场对手戏全数是对嘴演出,你不能感受到从黎明和章子怡从鼻腔传唱出的唱腔有中气流转,声音不够真实,黎章两人的「手眼身法步」也不尽纯粹,只能唬唬一般观众而已(梅兰芳比女人更女人的舞台精气神,在电影中只能透过外国媒体的嘴中呈现,自是可惜,《天女散花》和《贵妃醉酒》的精彩戏码都不能透过黎明的肉身重现,应该就是导演避重就轻,以免表演穿帮的务实考量)。

票戏结缘或许只是让观众错乱,也让主角迷心的开场白而已,一「戏」钟情的梅兰芳后来果真与同台演出,两人又在舞台上演出男有情女有意的「游龙戏凤」,让彼此在眉来眼去中的假戏中,展现了你来我往的真情,则是还原了男女艺人了然于心的性别本色,从借伞到还伞,从设宴到看电影,几回的短暂相会,既有戏子身不由己的无奈,也有「知己」真情相待的款款情意,只是如此一来却苦了饰演梅兰芳元配妻子福芝芳的陈红,明明是有情有义的正宫娘娘,却因为郎君心有所属,只能成为既市侩又势利的悍妻(其实,陈红却是《梅兰芳》全片中演得最好的演员,奈何戏不讨喜,成了光芒四射却不讨好的绿叶)。

情缘难续,戏亦难演,陈凯歌只用梅兰芳一句:「不能再演『游龙戏凤』。」的气话,就交代出「人不在,戏不再」的真情告白,当然就是全片最美丽的爱情叹息了,有此一言,够让聊慰平生不了情了。
主妇难做,做名人主妇更难

一般主妇打理的无非衣食温饱,花用妥善,家庭和乐;名人主妇则多了体面丶周到和竞争。《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如此,《梅兰芳》的福芝芳(陈红饰演)亦如此。

在文学或戏剧作品上,一般主妇通常形容模糊,看不出个性与气质,因为所行所为之事,大都相同重复,乏善可陈;名人主妇必需在名利场上浮沈争胜,所以多了精明算明与争强斗胜的身段,嘴吧伶俐,手段俐落,势不可免,也正因为多了这些算计,成为通俗剧上最宜雕琢及铺陈的戏份。

就像旧中国靠媒灼之言的传统婚姻一般,《梅兰芳》里的福芝芳就像地底突然裂开了缝就?出来的人物,前面没有介绍,没有伏笔,猛然就成了梅太太。你很难想像一位钻研京剧技艺的干旦,如何以婚嫁标识自己一如凡人的居家身段;你很难想像一位夫君,如何在舞台上下调整自己的性别姿态,细心体贴地展示自己的爱情。

没有,什么都没有,福芝芳就直接闯进了观众的视界之内,虽然突兀,却是理直气壮,除了接受,别无抗辩之声。一如梅家班亲友从此得忙着伺候那位精打细算的老板娘,观众开始体会出夫妻生活有如太极图那般,有黑有白,有凸有凹,浑然一气的运作方式。

如果,梅兰芳像太阳,福芝芳就像黑子,一位强烈稳定放光,一位则不规则跳动,陈凯歌的剧本给了福芝芳三场大戏:「押房」,「夺爱」及「名节」,相较于梅兰芳只多了一场「扬名」,陈凯歌对于(妻子)陈红的偏爱是昭然若揭的(比起《无极》中无血无肉的满神,不知差上千万倍)。

「押房」之戏是梅兰芳要进军美国,得有一笔旅费资金,典押房产做担保是银行求借款保障的手续,但是成败全系乎梅氏一身,跨海东征,成或不成,事前无人预知,面对一场胜负难料的战争,梅兰芳除了艺坛地位备受检验,还得另外承担倾家荡产的风险,他自己不方便多说,所有心头的忧虑,就让枕边人福芝芳有了置喙空间,就在她对邱如白等人数落持家艰难的锱铢必较中,观众清楚看到了梅兰芳的身后黑影。陈红字字句句尽在理字上的得理不饶人,却也总在梅兰芳挺身而出时即时收手,算是一个黑脸,一个白脸,夫妻唱和的典范了。

「押房」中的陈红,展现了主妇的精打算盘,梅氏家道有她料理,不虞中落;难的是「夺爱」一则,因为,她要捍卫的是自己的地位与尊严。

人生或许有很多伴侣,真要问谁是最爱,可能只有一人独享。一般而言,明媒正娶的正宫娘娘虽有合法头衔与地位,在爱情天平上却未必独占鳌头,《梅兰芳》里没有谈及梅兰芳与福芝芳的爱情,其实就承继了旧婚姻体制下的名实假相,所以才会大费周章地安排了孟小冬雨中接伞,同台票戏的初识,以及后来惺惺相惜的假戏真做,以迄不误前程的决然告别。《梅兰芳》清楚标识了孟小冬才是最爱,福芝芳只要一着错,就可能满盘输,危机四伏之下,她的冷静与制敌机先,就拿捏得极为精准,光是两女相遇,一位要倒水迎宾,一位却摆明了倒了我也不喝的「主权」宣示战争,就已经把利害计较之心推到高点,机锋连连,除了让人怵目惊心,却也不能不低回再三。

至于「名节」一段,则是呼应了电影再三致意的戏子身份主题,少年梅兰芳不屑做人男宠,?媚权贵;中年梅兰芳则是悍拒异族,不再粉墨。前者则是私人情欲的替代,后者则是国族文化的样板,重要性相差太多,梅兰芳首当其冲遭日军约谈留置,福芝芳不但要紧跟其后,还要守候其外,用她的焦虑来彰显梅兰芳的漫长与无助,同样也是一明一暗的对照手法。至于她和邱如白的几回矛盾对立,说穿了既有对事物的不同见解高度,同样也有要在夫君心中争排名的寓意,于公于私尽是戏,陈红确实无负陈凯歌所托,把福芝芳这样一位不讨喜的角色还原到有血有肉的「主妇」本色,她的言行点中了多少当家女人的心,试片现场一声声的叹息,就是对陈红的最高礼赞了。
看电影学编剧,是《梅兰芳》带给电影学子的示范样版

从大片的编剧选材,可以看出大导演的在艺术和商业上的拔河考量,陈凯歌执导的新片《梅兰芳》,就处处可见编导在计算观众反应时的权变考量。

中国影星孙红雷在《梅兰芳》中饰演的原本真有其人的京剧高手齐如山,他不但是将梅兰芳推向国际的幕后推手,也是改良京剧的高手,他替京剧整理出「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八字箴言,坦白说,真的有画龙点睛的功效,但是电影中,齐如山不再是齐如山,改叫了邱如白,换成虚构人物,或许是传记电影另有家族授权的考量,另外则是让编剧得以加油添醋,丰富戏剧效果的自由空间(包括司法部长不干,辞官为京剧;或者买凶杀人丶私通记者丶冒名打电话给电台…)。但也因为全片都仰赖孙红雷的夸张表演来制造戏剧效果,反而使得一位京剧爱好者,成为为求成功,不择手段的现实投机主义者。这样胡乱加料的结果,换个名字,免增物议,或许也是不得不然的选择。

传奇人物的一生有太多可以拣选的素材,编剧的剪裁取舍标准反应着编导和制片所认定的人生重点,也看得出他们来打造其中的戏剧氛围,梅兰芳一生主要的赴外国演出分别是到日本丶美国和苏联。《梅兰芳》对于他的外交人生只选择了美国,放弃了苏联,其中的轻重拿捏,以及戏剧效果考量,都够让戏剧爱好者好好研究半天了。

梅兰芳是1930年到了美国纽约演出,并曾获得美国大学颁赠的荣誉博士学位;另外则是1935年到了莫斯科演出,曾经让苏联大导演艾森斯坦惊见中国京剧舞台与表演动作的抽象之美。《梅兰芳》只提美国,不提苏联,侧重的是商业,艰深难懂的艺术层次就遭割爱了。

《梅兰芳》强调梅兰芳的历史成就不在于中国干旦的第一人,而在于他的舞台与艺术成就属于世界,只是初始时,梅兰芳也像凡夫俗子一样,会忐忑,有疑惧,但是一切就如他的师父十三燕所说的:「输不可耻,怕才可耻。」怕输就不敢试,就不愿试,人生的疆界就再难开展了,而梅兰芳历经抵押房舍的经济压力,以及美国舆论一知半解的偏见压力,终于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惨淡年代,成功站上百老汇的Empire剧院舞台,确实吊尽观众胃口,营造了戏剧高潮,其间的情绪转折尽都是戏,够让观众细细品味的。

中国知名影星胡蝶曾在她的回忆中记述她在1935年二月与梅兰芳同搭「北方号」前往莫斯科演出及参与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的互动往事,当年,中国电影《渔光曲》创下了首度在国际影展上得奖的纪录,但是苏联导演对于中国电影的艺术成就的肯定,多数还只是客套应酬话,反而是梅兰芳的演出才真正让苏联电影人为主惊艳,艾森斯坦就曾引用中国文字和舞台艺术的元素说明了蒙太奇理论的概念与实证。

就艺术成就与后世影响而言,苏联之行似乎比美国之行更有可书写的空间,但是《梅兰芳》舍苏联就美国的取舍,却是商业电影的选材概念上一次很有力的示范。在历史意义上,美国之行早,而且国际好评不差,让梅兰芳更有信心面对文化背景全然不同的国际友人;在戏剧内涵上,处女航的忧心与忐忑,更可以让初见国际舞台的焦虑心情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表演空间上,美国之行适合通俗剧的煽情悬疑,苏联之行则偏重艺术对谈的火花灵光。如果出国表演,只能在《梅兰芳》占一小章节,舍苏联就美国,其实是相当合理的选择,就像中日战争爆发后,梅兰芳宣布告别舞台,不再演出,事实上,他却是曾经到过香港演出,只是在日军占领香港后,也不再粉墨登台,《梅兰芳》既然要突显他的志士情操,避开香港行的这段枝节,无损大节,也不会混淆观众的解读,自然就更为必要了。

《梅兰芳》只有短短的两个半小时篇幅来诠释一代伶人梅兰芳的一生,割舍以聚焦确有必要,如能细读梅氏传记,再来细看电影的取舍,就更能体会编导用心,也就更能判断手法与境界的高下了。


本文全文《梅兰芳:雌雄阴阳变》,原载http://blog.yam.com/tonyblue/article/18539968;《梅兰芳:割爱或独厚》,原载http://blog.yam.com/tonyblue/article/18539946;《梅兰芳:难为正宫娘》,原载http://blog.yam.com/tonyblue/article/18574621

讀者回應

1. 2020-04-05 01:47  
Hello My Friend
how is your day i saw your profile today on https://www.fridae.asia/ i like your profile please try to contact me back for something important here is my email sophiasaabiraa11@­­gmail.com

請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

請選擇新聞及專欄版本

精選個人檔案

Now ALL members can view unlimited profiles!

Languages

View this page in a different language:

讚好

合作夥伴

 ILGA Asia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IGLHRC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