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Dec 2008

一歲半的帕特里克 Patrik Age 1.5

電影中的他們,要面對的挑戰,正是他們自己。他們和天底下所有已婚的妻妻夫夫夫妻一樣,他們爭吵,他們打架,他們懷疑,他們嫉妒,他們有分歧,他們有外遇。

導演: Ella Lemhagen

主演: Gustaf Skarsgård, Torkel Petersson, Tom Ljungman

個人來說,我看電影的一貫做法是,看之前,盡可能少的接觸這部電影的背景資料,尤其是內容簡介,專家推介或普通觀眾的說三道四,免得受他人影評的影響,先入為主,預設立場。但看之後,則盡可能的搜索這部電影的訊息和資訊,從人家怎麼說別人怎麼看那兒,找一個我自己思考的參照系。

我在2008加拿大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的網站上,打入關鍵詞「Gay」,出來一串電影的名字,其中一部電影,英文片名,翻譯成:

Patrik Age 1.5

進電影院之前,我對它一無所知,甚至,聽著我完全不懂的台詞對白,依賴英文字幕了解劇情,我看完電影之後,我依舊還不知道,這部電影,來自哪兒,電影中的同志日常故事,又發生在哪個國家。

回家查網上的資料,不覺有獨自一人地會心一笑:我說呢,是瑞典,應該是瑞典呀,那種金髮占多數的人群,那種老拿丹麥的人,丹麥的事兒,開玩笑的台詞,那種社會福利機構,那種官僚體系,不是瑞典,還會是哪個別的國家?

關於瑞典這個國家,不知道為什麼我會有一些先入為主的好感,嘿嘿,應該跟北歐的金髮男郎們無關,甚至,在我自己訪問過這個國家之後,眼見為實知道這個國家的不盡如人意之後,我還是會對這個被人譏諷是祖先是北歐海盜的國家,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好感和信賴。

因為我自己個人的的自由主義傾向,所以,我將世界上的自由民主國家,都視為我自己的自由解放的思想歇息地,如果,在自由民主之外,還能稱得上是開放先鋒的國家,我的好感,自然而生。

比如荷蘭,世界上第一個正式立法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身為同志,不喜歡它都難。

這部電影的開頭,是瑞典一個居民區內的鄰居聚會。男主角是一個新搬入社區,第一次跟鄰居們打交道的瑞典男同志(Goran)。他如此這般地稀松平常地,一個大男人,大大方方地跟他那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鄰居們,介紹他的家庭成員:這是我老公(Sven)。

對於相當多依舊躲在衣櫃中的華人同志,這樣的日常生活場景,大大方方地出雙入對,一棟房子,一片屋前花園,一起共同面對左鄰右舍,該是我們夢中的向往吧。
但「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這句話,就算是用在所謂先鋒開放的國家瑞典,同志夫夫可以堂而皇之公開同居,居然依舊十分貼切。法律上,瑞典只承認同志之間的民事結合(civil unions),而不是同性婚姻(same-sex marriage)。更發人深省的「革命尚未成功 」,還不是尚未獲得一紙法律承認的結婚證書,而是左鄰右舍大人小孩,表面上客客氣氣,骨子內依舊視同志為另類為異常為可笑之事的態度。

不過,既然電影是夢工廠,既然電影給予我們夢中的向往,那我們就繼續在這部來自瑞典的G片中,做我們的美夢吧。我們的瑞典同志夫夫,已經可以大大方方地出雙入對,一起共同擁有一棟房子,一片屋前花園,然後吶,我們的同志夫夫隨之而來的美夢呢,就是一起共同收養一個寶寶。

這就是電影片名《一歲半的帕特里克》的來歷,說的是同志夫夫收養孩子的故事。

而這部電影,著眼點不是我們的同志夫夫,如何跟主管收養孩子的政府機構,跟國家機器中的警察,跟政府官僚機制,鬥智鬥勇,也不是如何跟左鄰右舍的白眼嘲笑歧視,不卑不亢,不妥協,不忍讓,做抗爭,做戰鬥。

記住這句西方名言:你最大的敵人,正是你自己。

電影中的他們,要面對的挑戰,正是他們自己。他們和天底下所有已婚的妻妻夫夫夫妻一樣,他們爭吵,他們打架,他們懷疑,他們嫉妒,他們有分歧,他們有外遇,想起來本來覺得挺簡單也挺美好的同志夫夫關係,加進來一個陰差陽錯,被社會福利機構指派收養的孩子帕特里克,變得複雜又複雜。

是帕特里克的錯麼?我不這麼認為。帕特里克只不過是隨著命運帶來的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人類自身的缺陷。那部同志電視劇集的漢語翻譯很好,《同志亦常人》,中產也好,小資也好,花園洋房,體面工作,幸福婚姻,一旦遇到帕特里克這樣的一面鏡子,就會發現,我們自己身上的軟肋,歷歷可數,和其她人類同胞一樣,一根不少。

至今單身的我,並不會因為,帕特里克這面鏡子,照出了同志夫夫關係中如此之多的軟弱缺陷和醜陋,而全盤否定同志夫夫關係的可貴和珍稀。相反,正因為我們人類同胞,誰都會有這些人性的弱點,所以,不分女男,無論直彎,我們人類更需要和自己的愛人,相扶相攜。

在我們自己面對人性弱點巨大挑戰的時候,正是我們的愛人,伸出至為珍貴寶貝的援助之手。因為愛他,才有包容,因為愛他,才有支持,因為愛他,才會共同學習,因為愛他,才會共同提高。

這,正是愛一個人的意義所在。


相關文章

瑞典的同性婚姻相關法律

「如歌」專欄:两个美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