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2

Please select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請選擇你慣用的語言。

请选择你惯用的语言。

English
中文简体
台灣繁體
香港繁體

登入

记住我

初到 Fridae?

Fridae Mobile

Advertisement
Highlights

More About Us

新闻&特写

« 较新的 | 较旧的 »
4 Aug 2008

阁楼里的信 Letters in the Attic

西姆科女士以13岁女同志丽西因父母亲突然的离异,跟着母亲逃回娘家为主轴,辅以少女的初恋情事,所交出的第一本青少年小说的确流畅有看头,更在2003年时拿下Lambda Literary Award(浪达文学奖)的年度最佳青少年小说。

作者 Bonnie Shimko(邦妮·西姆科)
译者 朱耘
出版社 商周
出版年份 2006

聪颖机灵的小女孩配上尖酸刻薄的内心戏,再加上高潮跌起的剧情推衍,西姆科女士以13岁女同志丽西因父母亲突然的离异,跟着母亲逃回娘家为主轴,辅以少女的初恋情事,所交出的第一本青少年小说《Letters in the Attic,阁楼里的信》的确流畅有看头,更在2003年时拿下Lambda Literary Award(浪达文学奖)的年度最佳青少年小说。

字体间距加大的220页小书,不知道为什么让我想了很多。老实说,整本书完全不是我原本预设的样子。刚看完的时后,除了确信这小女孩长大后一定会是Chick-Lit派里那些衰事连连却又不忘幽默以对,最后一定找得到达西先生嫁出去的熟女外,好像也就这样了。我原本以为……好吧,Lambda Literary Award的年度青少年小说耶,多少应该来个身份认同的挣扎,或是家庭革命吧?虽不必上演摔椅子砸东西还是扫地出门之类的戏码,但或多或少也该有个搭配争执吵嘴的内心戏冲突演出吧?

None, Nenhuns, Nessun, Keine, Aucun, ありません,什么都没有(←都是翻译软体说的,我只是想试着学Chick-Lit派那些伶牙俐齿的女主角而已,错了不要害羞,用力鞭我吧)。

我这么说并不表示这是一本不好看的书,事实上,以一部青少年成长小说来看,《Letters in the Attic》的确技巧娴熟(重点是它够好笑)。我非常喜欢书里关于丽西生活上遭遇的各式桥段:关于女生的初经丶青少年的自杀举动,或是对于同侪压力的描绘与衣着品味的毒辣批评,在在让人快意地前翻后仰,发出愉悦的笑声。当洗衣机绞着衣服时,我愉快地窝在椅子上飞也似地翻着丶笑着,烘完衣服后敷衍地折个三两下,迫不及待地回到这令人喜爱的故事里头,度过一个阳光明媚,心情大好的早上。


我心想,几分钟前我还是个小孩,现在却变成一个能够怀孕的女人。上帝真不该像这样随自己高兴,把如此大事直接丢到你身上。?应该给你一点时间做好心理准备,等到你觉得可以时,再告诉?:「好,就是现在!」(p.98)

我回答,一边动脑筋思考,该怎么做才能不用回教室。我换上的牛仔裤太紧了,所有走在我后面的人大概都能清楚看到靠得住卫生棉的轮廓。它实在大得不得了,感觉像有个篮子塞在我的两腿间,就连「靠得住」这几个字,一想到都觉得恶心。我恨这整件烂事,真希望它能自动消失。(p.99)



然而,书里某个爆点──-真正关于阁楼里的那封信与其尘封的秘密,却是让我对这本获奖书籍不甚满意的缘故。阖上书的当下,我觉得这六十岁的老太婆实在是太奸诈了,她怎么可以用另一种身份认同来转移注意力呢?有谁发现自己的亲生父亲另有他人时,还管你自己是真是假,是Straight还是Gay?以同志小说来看,我原本期待的重点在转瞬间被转化了,《阁楼里的信》突然像是前青春期的预备书一样,告诉你「以后这会有麻烦喔」,然后所有的人就在惊涛险浪下,再度回到小镇村愉快的一天。拜托,Lambda Literary Award耶!同志的专属文类奖项耶!牛肉跑哪去啦!

后来我想,这会不会是国情上的不同?如同这本书不少章节都附注了5丶6个注释一样,欧美(或这本书的出品地美国)的青少年是不是再也不需要面对那种震惊与挣扎,那种突然发现自己只会把眼光放在跟自己同性别的人身上的异样感觉?还是说,我自己根本忘了我自己当初还是青少年时真正关注的问题?

依我自己为例,我好像没有经历过那种一直在这个惊人消息的余波里荡漾丶一直奔逃试图挣脱却爬不出来的辛酸血泪过程。当年我烦恼的是我不够高丶不够壮丶不够帅,成绩不够好,不晓得我未来该作什么……等,喜欢一个人或是发现某人是我一辈子不可能碰触的异男时,我好像也只是「喔」一声地把它藏在心里,然后把忐忑的心思放在明天要面对的未知际遇上。所以说,是我对所谓的同志文学奖所选出来的作品一定得具备什么剧情有着刻板印象?还是我老早就忘了(也跟不上)真正属于少年维特的烦恼?


伊娃看起来好小,整个人像被病床吞没似的。在她毫无血色的脸庞丶腕上的白绷带丶以及同色系的病床陈设衬托下,他深色的秀发尤其醒目。他望着我走近病床,眼泪便簇簇淌下,滴在枕上。「我真笨,贝丝,对吧?我连这个都做不好。」我还没想出该怎么回答,只好先在床边的椅子坐下。「我并不是真的想死,」她说,「我只是想让自己的生命暂停一下,也让我爸妈休息一下。」

「他们并不想休息一下,」我说,「他们只希望??过得好。」

「我知道。」她放声大哭起来。(p.133)



后来我发现,原来这本书的版权是台湾奇幻界赫赫有名,现在专职版权代理的灰鹰(爵士大人,多代理几本浪达的得奖作,或是同志小说吧)。看到他在部落格里提到关于代理这本书的有趣经历,以及作者自述的「《阁楼里的信》是她写给同志女儿的道歉信」,我突然想,或许 书里丽西那需要人照顾的笨蛋母亲(天啊,他居然放弃不傲慢的达西先生耶!),正是西姆科女士感激的心情写照。而她真的想告诉女儿的,或许 是关于一个人该怎么在经历人生的起伏涨落后,更懂得欣赏自己的人生。至于是不是同志,好像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命运真奇妙,居然用这样的方式,牵着你的手把你领到正确的道路上。你也许 得经历某些讨人厌的过程才能达到目的地,但结果证明这是值得的。(p.106)

人心真是有趣。它可以长久处于破碎而死气沉沉的状态,但当适当的元素出现,也许 是一首歌,它便又愈合起来,恢复生机,就像伤心是从未发生过一样。(p.220)



我很喜欢这本书,也很喜欢作者利用「日记」作为解决主角丽西与她暗恋的女孩伊娃间的冷战关键,含蓄而巧妙地解决同女与异女间的情感问题。但重点是,它得了「浪达文学奖」,但书中关于同志的部分却让我觉得少得可怜,几乎被书里那些聪明好笑的对白与剧情冲淡了,感觉不到「它为什么得到年度最佳青少年小说」的原因。

或许 是因为我喜爱这本幽默的小书,才会苛刻地希望作者能在好笑之余,不要闪躲同志自身的认同过程,或是同志与家庭的关系吧。


本文全文原载于 Vale of the Still网志之 《装气质》:http://silentmonster.blogspot.com/2007/04/letters-in-attic.html

读者回应

抢先发表第一个回应吧!

请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

Social


请选择新闻及专栏版本

精选个人档案

Now ALL members can view unlimited profiles!

Languages

View this page in a different language:

赞好

合作伙伴

 ILGA Asia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IGLHRC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