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2

Please select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請選擇你慣用的語言。

请选择你惯用的语言。

English
中文简体
台灣繁體
香港繁體

登入

記住我

初到 Fridae?

Fridae Mobile

Advertisement
Highlights

More About Us

1 Jul 2009

生於68年 Born in 68

同志電影新階段?── 19年前,在題材廣泛異性戀主體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同志電影淹沒在主流異性戀電影的汪洋大海中,吾輩同志擁有千萬條理由,很急需創建建立我們自己的獨立的同志電影節。19年後,同志角色,同志情節,同志內容,該出現時,就自自然然大大方方地出現,不必刻意突出孤立我們自己的同志身份。

導演: Olivier Ducastel, Jacques Martineau

主演: Laetitia Casta, Yannick Renier, Yann Tregouët

大名鼎鼎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每每吸引都許多頂級電影名人到場。跟電影名人如影相隨的民間八卦狗仔隊,電影學術研究的專家,也都濟濟一堂,共襄盛舉。電影節期間的這個城市多倫多,必然成為世界各地各種語言報章媒體的矚目焦點。不少多倫多人和非多倫多人,都調侃或者自嘲這個城市,是「世界電影之都」。

要我說,世界電影之都的美名,不僅由於這個短短十多天的國際電影節。在這個文化最多元,移民種族來源地最廣泛的城市,各種信仰,各種背景,各種語言的電影匯聚一城,如同海納百川,這才是配得上世界電影之都的美譽。

最能體現這種海納百川氣概的,是鼎鼎大名的國際電影節之外,一年三百六十天,有名的,沒名的,規模大的,規模小的,形形色色的電影節,在同一個城市,居然有七十多個。而一年只有五十多個星期,按一個星期一個電影節來算,一年排下來,不少電影節會在同一個星期撞車舉辦。

用爭先恐後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

而多倫多緯度很北,大家印象深刻的多倫多氣候,脫口而出無非是冰天雪地的漫漫冬季,多倫多人如果不是飛到南方避寒,就是窩在開暖氣的家中,大門不出。其實多倫多倒也四季分明,夏天也有艷陽高照的炎熱,稍微有點閒錢的多倫多人,居然也有專門的渡假別墅,夏季的週末驅車出城的私家車車水馬龍,時不時有塞車之擔憂。多倫多市區倒也談不上是空空如也的空城計,但一到盛夏,市區人氣大跌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啦,林林總總七十多個電影節,要想挑選一個好的黃道吉日舉辦電影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電影節的龍頭老大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一馬當先,千挑萬選,最後選定每年的九月中上旬舉辦,的確是一年四季最好的季節。

身為同志,我自己每年的城中電影盛事,除了9月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挑選同志相關的電影之外,就是每年我們同志自己的多倫多同志電影節(Inside Out Toronto LGBT Film and Video Festival)。

跟坐頭一把交椅的國際電影節的9月遙相呼應,同志電影節選在每年的5月舉辦,也算是春暖花開的好季節了,在七十多個電影節爭先恐後中勝出,與城中同志勢力實力,倒是互為印證。如果說,多倫多是世界電影之都,再添一個說法,多倫多是加拿大的同志之都,也不為誇張。

每年5月舉辦的多倫多同志電影節,2009年是第十九屆了,說起來依舊是個弱冠的青年,我們的同志電影呢,則已經是千山萬水走遍,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這個所謂的全新階段,是我自己今年看過多倫多同志電影節之後的一個觀感。

電影節最後當作重點推出的一部電影,是來自法國的《生於68年》(Born in '68,法文原名:Nés en 68)。專程從法國來到現場的電影導演Olivier Ducastel和Jacques Martineau,電影開演前的致辭中,非常好意地提醒大家,請觀眾耐心一點。因為這部電影片長接近三個小時,但同志觀眾眼睜睜地等著盼著的同志角色呢,要在電影演了快一半的時候,才會姍姍來遲,在電影中出現。

導演是兩個人高馬大的法國男人,以我的同志雷達來看,這兩位,十有八九自己是同志,網上的簡單介紹,用了一個很曖昧的名詞,說他們是longtime companion,中文翻譯,既可以是生活中的長期伴侶,也可能是事業上的合夥人。我們自家人的同志導演,拍一部同志相關的電影,同志角色要在演了一半的時段才出現,這就是我感嘆道同志電影新階段。

《生於68年》當然的主角是一個出身於法國巴黎上層社會的女性,電影以巴黎的紅五月學生運動開場(說起來,巴黎的紅五月運動,還跟咱們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很有點歷史淵源關係),女主角反叛一切既定的社會等級秩序,身體力行,拋棄浮華俗世的一切虛榮名利,跑到窮鄉僻壤過她心目中理想社會的集體農莊式樣共產主義生活。

這樣的集體生活,也包括在性上的自由和解放。以前我就有感嘆過,東方西方,保守勢力的反攻倒算,卷土重來,不約而同的策略,就是拼命妖魔化污名化60年代70年代風氣雲湧的民權運動,最槍打出頭鳥的靶子就是我們的性解放運動。實際上,性解放運動對吾輩同志的解放運動,影響力之深遠,以至於我時常要將我們的同志解放運動,看作是整個性解放運動的一部分。

集體農莊的革命青年,性上的解放,性上的嘗試,倒也是有女女親吻男男撫摸的場景,導演的意圖一定不在此,貫徹電影始終的女主角,從性向來講,就是如假包換的異性戀者。

導演的意圖是,異性戀的女人,會生一個同性戀的兒子。女主角的兒子長大成人,知道「搞」同性戀的時候,這部時間跨度長達40餘年的史詩電影,已經過半。

李銀河援引一位電影專家的論點說,電影中的同志角色,要經歷四個階段──(1)刻板印象配角(2)正常形象配角(3)同性戀題材電影主角(4)一般題材電影主角。

這部《生於68年》的電影,片中的同志兒子,不C,不妖,很可愛的鄰家小男孩的樣子,算是正常形象的配角?

19年前,在題材廣泛異性戀主體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同志電影淹沒在主流異性戀電影的汪洋大海中,挑選區區幾部同志相關的電影來看,已經很不過癮,吾輩同志擁有千萬條理由,很急需創建建立我們自己的獨立的單獨的同志電影節。

19年後呢,如同我們的同志電影導演的作品《生於68年》,同志角色,同志情節,同志內容,在一部電影當中,又回歸主流大眾,回到異性戀社會的汪洋大海當中去,該出現時,就自自然然大大方方地出現,不掩藏,不躲避,不迴避,也不必渲染,不必烘托,不必刻意突出孤立我們自己的同志身份。

這就是我體會到的同志電影全新階段。


《生於68年》(Born in 68)預告片

讀者回應

搶先發表第一個回應吧!

請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

請選擇新聞及專欄版本

精選個人檔案

Now ALL members can view unlimited profiles!

Languages

View this page in a different language:

讚好

合作夥伴

 ILGA Asia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IGLHRC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