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2

Please select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請選擇你慣用的語言。

请选择你惯用的语言。

English
中文简体
台灣繁體
香港繁體

登入

記住我

初到 Fridae?

Fridae Mobile

Advertisement
Highlights

More About Us

26 Oct 2009

李安的酷兒情緣

一位異性戀身份的導演三次邂逅酷兒議題,讓很多人都感到不解。中央電視台記者王志在採訪李安的時候直接詢問了關於性取向的問題,李安給了他否定的回答:「也拍過很多女人題材的電影,揣摩她們的心理,我也不是女人哪。」

2009年10月7日,在香港宣傳新片《製造伍德斯托克》的李安,難以避免地被問到性取向的問題,雖然之前也曾被媒體旁敲側擊,但是這麼直接的提問還是讓斯文的李安一臉苦笑:「我對男人沒有興趣,我只是喜歡男人戀愛的故事,因為我覺得他們的感情很動人,反正我拍同性戀電影比較專長,我覺得這類電影很適合我拍。」

2009年9月12日,第6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同一天,作為評委會主席的李安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金色的獎狀上是一個長著彩虹翅膀的「酷兒獅」,下面篆刻著Ang Lee的名字。就是在《色‧戒》獲得「金獅獎」的2007年,「酷兒獅」獎誕生了。和柏林電影節的「泰迪熊獎」一樣,「酷兒獅」的設立,旨在獎勵酷兒題材影片的創作。2005年,同樣出自李安之手的《斷背山》拿下金獅,相信如果「酷兒獅」早兩年誕生,恐怕非《斷背山》莫屬。這位華人導演和酷兒題材非常有緣份:從眾所周知的《喜宴》,打開華人家庭的同志情結;到即將上映的新片《製造伍德斯托克》,為我們回溯了一個特別的年代;更有《斷背山》這樣引人深思的經典愛情故事。

雖然有觀眾對這位氣質儒雅的導演的性取向有懷疑,但我們還是經常看到他帶著妻兒出席活動,一家人其樂融融。在電影創作中,通常一位導演因為某一種類型或者題材的影片被觀眾熟知,那麼就容易引起製片人的注意,下次可能還會被類似的劇本或創意找上門。但是縱觀李安的創作經歷中,從中式的家庭情節劇(《飲食男女》、《推手》),到西方經典名著改編(《理智與情感》),還有武俠片(《臥虎藏龍》),甚至還有科幻片(《綠巨人》)……選擇同志情感的表達,似乎並不是偶然。而這三次「酷兒情緣」,每一次都有非常的效果,使他成為酷兒電影風潮的引領者。

祖籍江西的李安,出生在台灣屏東。父親是一位中學教師,對於兒子選擇學習藝術,他有自己的保留意見。這些印記可以從「父親三部曲」中可見一斑。從紐約大學電影系畢業後,李安曾經一度失業而在邊煮飯邊寫劇本。《喜宴》等影片的故事就是在這一時期構思出來,在瘋狂的熱鬧的婚禮上,中西文化的碰撞成為戲劇張力的靈感,而同性戀元素的想像,讓這個故事更加曲折。在《十年一覺電影夢》一書中,李安回憶,他曾經考慮過有名氣的男演員來扮演高偉同這一角色,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新人趙文瑄,因為彼時的明星們還會對同性戀角色有所顧慮。繼《推手》之後,李安第二次導演的作品即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名利雙收的同時,他還得以完成著名的「父親三部曲」。《推手》、《喜宴》和《飲食男女》共同的主題就是中國傳統家庭觀念,特別是父親權威在新時代的溶解。相比較現在更加激進的酷兒影片(譬如《蝴蝶》中,對於父權反諷的衝擊),這樣的主題顯得過於溫和甚至懦弱,因此被一些評論家批評,包括在同志話題上特別有見解的林奕華也毫不留情。

然而,《喜宴》的構思卻有著深遠的意義,李安開創了一種模式,引領了華人乃至世界酷兒電影的潮流,這部影片之後,《基佬四十》、《海南雞飯》、《面子》都是相似的關於「出櫃」的家庭倫理片,包括《美少年之戀》、《今年夏天》、《舊約》、《蝴蝶》等影片也都相應地處理同性戀的家庭議題。英國的《桃色接觸》、西班牙的《致母親——愛女們》……也都涉及這個全世界同志都可能遇到的話題。只不過每部影片的角色都有所改變,出櫃的由兒子變成女兒,家長或者是爸爸、媽媽,或者是兄長,或者乾脆是家長向子女出櫃。這些影片可以超脫李安拍攝《喜宴》時的對於旁人的啟發之外,李安在這個過程中也建立了自己關注的一些元素。首先對於家庭生活,幾乎在他的每一部影片都可以看到這個元素,不管影片的類型如何。其次,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理解,平和的處世方式,在李安的影片中一直存在。他開始在英語片的世界中大展拳腳,《理智與情感》、《冰風暴》、《與魔鬼共騎》……人們很難想像,這位縱橫好萊塢的導演,一邊還細膩地照顧著家庭,出入菜市場。



《斷背山》是李安繼《臥虎藏龍》之後的又一巔峰之作,它的影響力超越了東西方文化和性取向的界限。他是在父親的鼓勵下接拍這部影片的,而不幸父親卻在《斷背山》拍攝期間辭世,在片尾寫有「For Shen Lee」的字樣,就是獻給自己的父親。「看過這部劇本後,一直有種讓我放不下的感覺,所以一定要拍」李安用恬淡的影像,和動人的配樂展示了保守的美國西部,一對牛仔的同性愛情悲劇。他強調他要拍的是一部愛情片,而非同志片。大約就是這種出發點,使得這部影片在愛情以外的元素都格外單純,成為第一部真正在大眾觀眾贏得知名度的酷兒題材作品。更難得的是,因為導演的華人身份,《斷背山》在相對保守的亞洲地區備受關注,甚至從2005年秋天一直到2006年夏天,中國大陸的媒體都在討論《斷背山》:威尼斯電影節大放異彩、北美票房飄紅、金球獎大獲全勝、奧斯卡惜敗最佳影片、兩位男主角各自的花邊新聞、李安本人的性取向……很多可能從來沒接觸過公開的同性戀者,但是他們曉得原來有「斷背」這回事。相比較《喜宴》的輕快節奏,《斷背山》以悲情的催淚彈被更多觀眾熟知,可以說是為同性戀在主流文化贏得「同情」。這部影片有了在電影史以外的價值,成為酷兒文化在大眾傳播的一個符號。

《斷背山》無意之中啟發了亞洲電影人的酷兒靈感,一大批表現同志青春愛情的影片湧現出來,韓國的《王的男人》、《不後悔》,台灣的《盛夏光年》、《刺青》,泰國的《暹羅之戀》、《曼谷愛情故事》。童話情節的故事,長相漂亮的演員,色彩清新的影像,精心設計的場景,還有優美的音樂……這些優質的元素需要資金保障,而「《斷背山》效應」刺激了製片人的信心。果然,這些影片最後都贏得了不少的收獲,有的還是當年的票房冠軍,甚至突破歷史記錄。掀起了「亞洲酷兒電影浪潮」。電影文化作為大眾傳媒,也相應的刺激其他種類文化的發展,特別是面對青少年消費者,影響更加深遠。



《色‧戒》之後,當大家都在矚目李安的下一部作品的時候,他給出的答案是《製造伍德斯托克》,又一部同志片。故事發生在1969年,石牆運動的背景之下,伍德斯托克音樂節對一個小gay的自我認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個故事也伴隨著小gay主人公與父母之間的關係。這部影片像是《斷背山》的續集,在傑克被害之後,美國同性戀將走上一條什麼樣的道路?此時的恩尼斯應該是一個老牛仔,他的女兒會否也是伍德斯托克音樂節的一員,受啟發帶著老爸來看變裝皇后妖艷的身姿?迄今為止,筆者還沒有看到這部將要上映的影片,它在戛納電影節的反映並不是十分突出,李安本人對於獎項、奧斯卡之類的話題也看得很淡,但觀眾們卻對李安的第三部同志影片翹首以待。不知道接下來的同志電影會有流行什麼樣式。

在北京電影學院的一次講座中,李安曾坦言,他認為人的屬性的問題,比文化屬性更重要。《斷背山》裡的同性情感,比他們是東方、西方人更重要;《色‧戒》中王佳芝愛上老易,比他們屬於不同的集團更重要……這其實是一個勇敢的言論,也是他屢次遭到非議的根源。也正是如此,他的影片呈現出與眾不同的角度,正中和平主義的人文情懷。

一位異性戀身份的導演三次邂逅酷兒議題,讓很多人都感到不解。中央電視台記者王志在採訪李安的時候直接詢問了關於性取向的問題,李安給了他否定的回答:「也拍過很多女人題材的電影,揣摩她們的心理,我也不是女人哪。」

正所謂愛無界限,而電影文化也不會因為這種文化受限。李安不是說麼:「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斷背山』!」


本文原載:雅虎資訊

讀者回應

搶先發表第一個回應吧!

請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

Social

請選擇新聞及專欄版本

精選個人檔案

Now ALL members can view unlimited profiles!

Languages

View this page in a different language:

讚好

合作夥伴

 ILGA Asia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IGLHRC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