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2

Please select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請選擇你慣用的語言。

请选择你惯用的语言。

English
中文简体
台灣繁體
香港繁體

Login

Remember Me

New to Fridae?

Fridae Mobile

Advertisement
Highlights

More About Us

4 Aug 2008

閣樓裡的信 Letters in the Attic

西姆科女士以13歲女同志麗西因父母親突然的離異,跟著母親逃回娘家為主軸,輔以少女的初戀情事,所交出的第一本青少年小說的確流暢有看頭,更在2003年時拿下Lambda Literary Award(浪達文學獎)的年度最佳青少年小說。

作者 Bonnie Shimko(邦妮·西姆科)
譯者 朱耘
出版社 商周
出版年份 2006

聰穎機靈的小女孩配上尖酸刻薄的內心戲,再加上高潮跌起的劇情推衍,西姆科女士以13歲女同志麗西因父母親突然的離異,跟著母親逃回娘家為主軸,輔以少女的初戀情事,所交出的第一本青少年小說《Letters in the Attic,閣樓裡的信》的確流暢有看頭,更在2003年時拿下Lambda Literary Award(浪達文學獎)的年度最佳青少年小說。

字體間距加大的220頁小書,不知道為什麼讓我想了很多。老實說,整本書完全不是我原本預設的樣子。剛看完的時後,除了確信這小女孩長大後一定會是Chick-Lit派裡那些衰事連連卻又不忘幽默以對,最後一定找得到達西先生嫁出去的熟女外,好像也就這樣了。我原本以為……好吧,Lambda Literary Award的年度青少年小說耶,多少應該來個身份認同的掙扎,或是家庭革命吧?雖不必上演摔椅子砸東西還是掃地出門之類的戲碼,但或多或少也該有個搭配爭執吵嘴的內心戲衝突演出吧?

None, Nenhuns, Nessun, Keine, Aucun, ありません,什麼都沒有(←都是翻譯軟體說的,我只是想試著學Chick-Lit派那些伶牙俐齒的女主角而已,錯了不要害羞,用力鞭我吧)。

我這麼說並不表示這是一本不好看的書,事實上,以一部青少年成長小說來看,《Letters in the Attic》的確技巧嫻熟(重點是它夠好笑)。我非常喜歡書裡關於麗西生活上遭遇的各式橋段:關於女生的初經、青少年的自殺舉動,或是對於同儕壓力的描繪與衣著品味的毒辣批評,在在讓人快意地前翻後仰,發出愉悅的笑聲。當洗衣機絞著衣服時,我愉快地窩在椅子上飛也似地翻著、笑著,烘完衣服後敷衍地折個三兩下,迫不及待地回到這令人喜愛的故事裡頭,度過一個陽光明媚,心情大好的早上。


我心想,幾分鐘前我還是個小孩,現在卻變成一個能夠懷孕的女人。上帝真不該像這樣隨自己高興,把如此大事直接丟到你身上。祂應該給你一點時間做好心理準備,等到你覺得可以時,再告訴祂:「好,就是現在!」(p.98)

我回答,一邊動腦筋思考,該怎麼做才能不用回教室。我換上的牛仔褲太緊了,所有走在我後面的人大概都能清楚看到靠得住衛生棉的輪廓。它實在大得不得了,感覺像有個籃子塞在我的兩腿間,就連「靠得住」這幾個字,一想到都覺得噁心。我恨這整件爛事,真希望它能自動消失。(p.99)



然而,書裡某個爆點──-真正關於閣樓裡的那封信與其塵封的秘密,卻是讓我對這本獲獎書籍不甚滿意的緣故。闔上書的當下,我覺得這六十歲的老太婆實在是太奸詐了,她怎麼可以用另一種身份認同來轉移注意力呢?有誰發現自己的親生父親另有他人時,還管你自己是真是假,是Straight還是Gay?以同志小說來看,我原本期待的重點在轉瞬間被轉化了,《閣樓裡的信》突然像是前青春期的預備書一樣,告訴你「以後這會有麻煩喔」,然後所有的人就在驚濤險浪下,再度回到小鎮村愉快的一天。拜託,Lambda Literary Award耶!同志的專屬文類獎項耶!牛肉跑哪去啦!

後來我想,這會不會是國情上的不同?如同這本書不少章節都附註了5、6個註釋一樣,歐美(或這本書的出品地美國)的青少年是不是再也不需要面對那種震驚與掙扎,那種突然發現自己只會把眼光放在跟自己同性別的人身上的異樣感覺?還是說,我自己根本忘了我自己當初還是青少年時真正關注的問題?

依我自己為例,我好像沒有經歷過那種一直在這個驚人消息的餘波裡蕩漾、一直奔逃試圖掙脫卻爬不出來的辛酸血淚 過程。當年我煩惱的是我不夠高、不夠壯、不夠帥,成績不夠好,不曉得我未來該作什麼……等,喜歡一個人或是發現某人是我一輩子不可能碰觸的異男時,我好像也只是「喔」一聲地把它藏在心裡,然後把忐忑的心思放在明天要面對的未知際遇上。所以說,是我對所謂的同志文學獎所選出來的作品一定得具備什麼劇情有著刻板印象?還是我老早就忘了(也跟不上)真正屬於少年維特的煩惱?


伊娃看起來好小,整個人像被病床吞沒似的。在她毫無血色的臉龐、腕上的白繃帶、以及同色系的病床陳設襯托下,他深色的秀髮尤其醒目。他望著我走近病床,眼淚 便簇簇淌下,滴在枕上。「我真笨,貝絲,對吧?我連這個都做不好。」我還沒想出該怎麼回答,只好先在床邊的椅子坐下。「我並不是真的想死,」她說,「我只是想讓自己的生命暫停一下,也讓我爸媽休息一下。」

「他們並不想休息一下,」我說,「他們只希望妳過得好。」

「我知道。」她放聲大哭起來。(p.133)



後來我發現,原來這本書的版權是台灣奇幻界赫赫有名,現在專職版權代理的灰鷹(爵士大人,多代理幾本浪達的得獎作,或是同志小說吧)。看到他在部落格裡提到關於代理這本書的有趣經歷,以及作者自述的「《閣樓裡的信》是她寫給同志女兒的道歉信」,我突然想,或許 書裡麗西那需要人照顧的笨蛋母親(天啊,他居然放棄不傲慢的達西先生耶!),正是西姆科女士感激的心情寫照。而她真的想告訴女兒的,或許 是關於一個人該怎麼在經歷人生的起伏漲落後,更懂得欣賞自己的人生。至於是不是同志,好像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命運真奇妙,居然用這樣的方式,牽著你的手把你領到正確的道路上。你也許 得經歷某些討人厭的過程才能達到目的地,但結果證明這是值得的。(p.106)

人心真是有趣。它可以長久處於破碎而死氣沉沉的狀態,但當適當的元素出現,也許 是一首歌,它便又癒合起來,恢復生機,就像傷心是從未發生過一樣。(p.220)



我很喜歡這本書,也很喜歡作者利用「日記」作為解決主角麗西與她暗戀的女孩伊娃間的冷戰關鍵,含蓄而巧妙地解決同女與異女間的情感問題。但重點是,它得了「浪達文學獎」,但書中關於同志的部分卻讓我覺得少得可憐,幾乎被書裡那些聰明好笑的對白與劇情沖淡了,感覺不到「它為什麼得到年度最佳青少年小說」的原因。

或許 是因為我喜愛這本幽默的小書,才會苛刻地希望作者能在好笑之餘,不要閃躲同志自身的認同過程,或是同志與家庭的關係吧。


本文全文原載於 Vale of the Still網誌之 《裝氣質》:http://silentmonster.blogspot.com/2007/04/letters-in-attic.html

Reader's Comments

Be the first to leave a comment on this page!

Please log in to use this feature.

Social


Select News Edition

Featured Profiles

Now ALL members can view unlimited profiles!

Languages

View this page in a different language:

Like Us on Facebook

Partners

 ILGA Asia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IGLHRC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