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2

Please select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請選擇你慣用的語言。

请选择你惯用的语言。

English
中文简体
台灣繁體
香港繁體

Login

Remember Me

New to Fridae?

Fridae Mobile

Advertisement
Highlights

More About Us

19 Jan 2009

Hotel de Dream(黄粱客栈)

爱德蒙·怀特的「书中书」──《黄粱客栈》中的假设经典 

Hotel de Dream: A New York Novel(黄粱客栈)
编者 Edmund White(爱德蒙·怀特)
出版社 Harper Perennial
出版年份 2008
摘录选读 第一章节录


以知名作家生平为蓝本的小说自麦可·康宁汉的《时时刻刻》(The Hours)后,现在似乎找到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与再诠释的角度,不再拘泥编年史式的事件记载或歌功颂德,而能更自由地融入现代的观点,以多面向的触角勘察体验作家面对艺术创作与人生困境时的纠结。这样的作品不仅考验小说家重新提炼大师精华的功力,也藉此引导读者经由不同的阅 读产生再探经典的乐趣。例如提姆托宾的《大师》(The Master)剖析亨利·詹姆斯如何藉创作抚慰(或逃避)因无法面对自我真实情感的遗憾与孤寂,亦是难得的佳作。而这类小说对喜爱文学的读者而言,更有一窥不同年代文艺圈形形色色的惊喜。

亨利·詹姆斯最近又出现在一本甫出版即广受好评的半传记式小说中,不过这回他不是主角,而成了环绕主人公史蒂芬·克岚(Stephen Crane)身边的众多配角之一,与康拉德(Joseph Conrad)丶伊蒂斯·华腾(Edith Wharton)等人一同重现了上个世纪末的颓废与华丽。这本名为《黄粱客栈》(Hotel de Dream)的小说,在命题上做了更大胆却饶具深意的假设,从一本据说存在丶却从无人知道是否完成还是已遭销毁的克岚作品为主轴。

该书作者爱德蒙·怀特(Edmond White)被公认为自一九七?年代以来最重要的同志作家,这回他一改半自传式的小说风格,抛开他熟悉的纽约同志圈,第一次尝试重新建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与扰攘喧嚣的纽约在十九世纪末的风景,更难得的是,他模仿克岚的文字风格,惟肖惟妙。以「书中书」的方式将这部「传闻中」的小说拼装出来。


为美国文学打下基础

克岚是十九世纪末的重要美国写实主义小说家。记者出身的克岚作品不多,这与他二十八岁即因肺结核早逝有关,但在他短暂匆促的写作生涯里,留下了两部日后与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丶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等美国小说家齐名的经典:《铁血雄狮》(The Red Badge of Courage)及《风尘女玛姬》(Maggie, Girl of the Street)。克岚的文字简练精准,与同辈欧陆作家的深沉委婉大异其趣,越是经过时间沉淀,越让后世美国读者与评论家感到克岚为美国本土文学打下的基础,更不用说他的取材如《铁血雄狮》中的战争场面,以及《风尘女玛姬》的深入社会底层,都开启了小说反映社会现实的新局面。然而在克岚的有生之年,英国文坛给予他的重视和肯定却高于美国自家人,这或许与他年少成名丶作风不羁,逝世前几年都在英国度过有关。他与一个开妓院的女子相恋因而回不了国门,这位名唤寇拉(Cora)的恋人早年开的一间妓院便叫Hotel de Dream,被怀特借用作了书名。

在怀特的小说中有三条叙事线:重病濒死的克岚回忆他早年在纽约街头认识的一位叫艾略特的童妓,决定在自己死前用口述给寇拉的方式,将艾略特的故事写成小说;另一条线则是寇拉不放弃希望,带着病入膏肓的克岚远赴德国就医这段旅程;第三条线则是「书中书」,怀特仿克岚写成的这部以艾略特为主角的中篇小说《上妆男孩》(The Painted Boy)。

怀特在书末为他的考证作了说明:克岚特立独行,英年早逝留下的生平资料有限,一直是研究者的难题。在少数已完成的有关克岚的传记中,怀特发现克岚友人曾道出一段耐人寻味的回忆:某日在街头撞见克岚与一位男童妓同行,克岚表示他从男童身上获得许多资料,打算写成一部《风尘女玛姬》的姐妹作。而事后「据说」克岚曾把部分完成的篇章给了另一位作家过目,希望听取意见,对方大惊失色,告诉克岚这样的作品若公诸于世,会让克岚身败名裂(王尔德入狱丑闻才刚发生不久),宜速速销毁。


补白十九世纪文学作品

这就是传说中下落不明的遗作始末。但怀特让人激赏之处则在于,他并未狭隘地卖弄八卦,或在克岚的性向上做文章;反之,他提出一个非常发人深省的观点:在那个伪善丶压抑丶封闭的年代,如果克岚这样优秀的异性恋作家,真的完成并出版了这部描述(上一个)末世情欲纠缠的同志小说,世人对同志的印象应该有很大的不同吧!

像克岚这样不戴有色眼镜的写实作家,以悲悯关怀为出发点,要完成一部《风尘女玛姬》的姐妹作,并非不可能。小说虚构的意义与艺术,在怀特这部《黄粱客栈》中有精彩的搬演,更难能可贵的是,怀特打破了界限与迷思。他身为同志作家却能刻画异性恋作家的内心世界,极具可信度与感人力量。同样的,在怀特的想法中,克岚这样的作家想去揣摩理解同志情欲是合理正常的,并且应会有突出的艺术价值。

甚至,读者可以撇开性别的议题,单看怀特如何补白了十九世纪文学作品中被权势「消毒」掩盖了的纽约,还原一个我们彷佛能嗅得到脏乱腐臭的新兴社会的体臭,以及由这种体臭和汗味泪水混搅而生的悲凉。


(作者是台湾东华大学英美语文学系系主任。)

本文原载《明报月刊》2008年4月号第508期
http://www.mingpaomonthly.com/cfm/Archive2.cfm?File=200804/book/01a.txt

Reader's Comments

Be the first to leave a comment on this page!

Please log in to use this feature.

Social


Select News Edition

Featured Profiles

Now ALL members can view unlimited profiles!

Languages

View this page in a different language:

Like Us on Facebook

Partners

 ILGA Asia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IGLHRC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