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2

Please select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請選擇你慣用的語言。

请选择你惯用的语言。

English
中文简体
台灣繁體
香港繁體

Login

Remember Me

New to Fridae?

Fridae Mobile

Advertisement
Highlights

More About Us

18 Mar 2009

自由大道 Milk

《自由大道》其實是一部勵志電影,了解編劇如何運用語言和對白,就能了解煽情的藝術。

導演: Gus Van Sant

主演: Sean Penn, James Franco, Josh Brolin, Emile Hirsch

蓋 斯·范桑(Gus Van Sant)執導的《自由大道》(Milk),是舊金山市同志議員哈維·米克(Harvey Milk)的傳記電影,因為真有其人,確有其事,所以電影中出現了極多的歷史影像與紀錄片段,但是就像多數的傳記電影一樣,《自由大道》其實是一部勵志電影。

不凡人物,就有不凡一生,傳記電影都試圖來剪裁不凡人物的精彩章節,其中,智慧的語絲,最能傳達「勵志」效果。獲得奧斯卡獎最佳編劇的Dustin Lance Black深諳箇中三昧,把美國歷史第一位擔任公職的出櫃同志哈維.米克最知性也最浪漫的話語找到了最貼切的擺 放位置。

《自由大道》的故事前後跨幅十年,從哈維·米克在四十歲生日前夕遇到男伴Scott Smith(由詹姆斯·法蘭科/James Franco飾演)開始,到他四十九歲在辦公室遇刺為止,我們先看到了他在紐約地下鐵一眼就看中了史考特,邀請他陪伴共度四十歲的邂逅挑逗,西恩·潘的演技精準地詮釋出了一位平常男性面對愛情時的激渴與悸動。

就在這個同志情人的場合,編劇說出了全片第一句浪漫對白:「Forty years old and I haven't done a thing that I'm proud of./都已經四十歲了,卻沒有做過什麼讓自己驕傲的事。」是啊,這句話對於即將過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或五六十歲的人而言都足以構成沈重一擊,哈維只是夫子自道的心情表述,他想要追求不一樣的人生,找尋同志愛情是其一,到舊金市創業是其二,明明只是一句戀人絮語,卻像一顆照明彈,不但點燃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讓坐在暗室看戲的觀眾開始思索:「我有沒有做過什麼讓自己驕傲的事?」

情緒感染力是政客最仰賴的武器,卻也是電影最擅長的情境營釀。這句話可以是四十歲生日的愛情囈語,也可以是生命轉折的見証宣言,帶出了哈維決心出櫃並從政的心路告白。然而,真正有趣的卻是片尾時的最後一筆,鏡頭再度回來哈維和史考特相遇的那一天,顯然才剛親熱過的哈維,裸著身體懊惱著自己年過四十,還沒有做過什麼令自己驕傲的事,史考特則是笑著打趣說:「你再這樣吃蛋糕,你活不過五十歲的!」

是的,哈維在人世只活了四十九年,他沒有活過五十歲,這句戀人情話不是咒語,卻剛好預告了他的短暫人生,只是,最後的黃金十年,他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也為他在意的同志人權開出了一條大道。

十年前,十年後,同樣的一句話,卻因為時移境改,而有了不一樣的質量。再度回顧,不只是為了驗証青春心事,同時也有了差堪告慰的人生結論了,有始有終,兩相輝映,劇本的功 力無非就是如此。

政治人物需要闡述自己的理念,精彩的言論本來就提供了影視創作的最佳素材,《自由大道》最精彩的政治宣言自然就是哈維在演講中引述了自由女神像上的銘文:「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給我這些疲累、窮苦的/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渴望自由呼吸的人。」然後再強調美國的獨立宣言上也明明白白寫著:「所有的人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政客可以因為不同的理念與目的來操縱或鼓動人心,但是已經寫進歷史的,卻不是政客可以任意修改或遮掩的,自由女神像如此,美國獨立宣言亦如此,哈維·米克清楚不過的理念論述,既簡單又精準地就透過電影大銀幕四射出來了,那是哈維的信念,做為他的傳記電影,自然也要傳佈同樣的福音。

當然,最重要的是,《自由大道》的故事主軸在於透過哈維·米克的生前錄音來串連他的生平,當他的對抗目標已經清楚揭示之後,他一字一句地唸出:「我們要給大家希望,沒有希望,生命就沒有意義了(Without hope, life's not worth living.)」那是他生命告白的語言,亦是全片試圖傳達的福音主題,透過西恩·潘的嘴和聲音,哈維·米克的理念有了清楚的焦點,作為一部激勵同志,傳揚平權尊重理念的電影,《自由大道》委婉卻又大聲地讓一位死去的靈魂,得以慷慨高歌的形式重新活在世人心中。
《自由大道》描寫同志故事,不但有悲喜情仇,也讓我們看見了同志的隱憂。

同志電影不好拍,主要是尺度難以精準拿捏。一面倒說好,未必有說服力;稍有走火,就給人剝削同志的柴薪,狂火猛批。

《自由大道》(Milk)以舊金山市同志議員哈維‧米克(Harvey Milk)做主軸向外放射,為同志爭人權是哈維‧米克的奮鬥目標,但在過程中,電影敢於揭露同志的「偏見」,卻也是全片最富人性和藝術價值的處理手法了。

哈維‧米克是男同志,他的競選團隊都是男性,感覺上是理所當然的安排,然而就在男友史考特飄然遠去時,他另外找了一位女同志安妮出任競選總幹事。

安妮是女的,安妮進佔了競選團隊的核心,從政治權力的解讀觀點來看,這意謂著一位女士爬到了男同志的頭頂上號令指揮。「你用了一位蕾絲邊來取代史考特?」其他夥伴不禁這樣質疑起哈維。

Gay是男同志,Lesbian是女同志,同為屬同志家族的一員,同樣在為同志人權奮戰,還要分男女嗎?不分,是世界大同的美麗境界:分,則是紅塵俗世最單純的人性,因為事關權力的分配。一直被世俗成見所苦的同志,在自己的小圈子中,也未能免俗地用成見來論斷人事嗎?也有權力失寵的危機感?也油生了傾軋排擠的心態嗎?

能幹的安妮很快就証明了自己說服媒體,創造聲勢的能力,但是她跨越同志岐視的第一天第一時刻,卻也成為《自由大道》中最「真實」的一刻,既是異性,也是異類的矛盾情懷,讓同志心情有了「鏡子反射」的寫真效果。

其次,哈維‧米克為了打贏法案公投這一場,邀集了核心幹部聚會,要求大家勇於出櫃,向家人告白自己的同志身份,因為他相信只要清清白白動員,必能號召共同的同情與理解,拉到更到的選票。

但是同志所以要躲到密室暗夜中,當然就是因為受到傳統異性戀思維的排擠,出櫃需要勇氣,就算哈維.米克提供了同志的避難港灣及黑夜明燈,但是那一天,哈維卻也扮起了父權角色,挑戰著所有還不敢向父母親友告白自己同志身份的夥伴。

「我都出櫃了,你為什麼不敢?」「我們在為同志爭人權,你為什麼還羞於向家人坦承自己的同志身份?」看似理直氣壯的這些言論,其實正悄悄扮演著變形的威權指導角色,不敢出櫃必有原因,在威權逼嚇下,在同志相脅下,不出櫃儼然就會面臨「非我族類」的排擠效應,在非自由意志下做抉擇,不也是另一種變形的威權嗎?

曾經是威權體制下的受害者,一旦要去爭逐更大更鮮明的理想,就可以套用華麗的口號,扮演起另類威權,強要別人接受自己的道德標準,完成悲壯的革命獻身嗎?曾幾何時,你又成了自己最厭憎的那種人而不自覺呢?

鏡子通常只反應了一個平面面向,《自由大道》的鏡子卻有了立體縱深,為同志代言,卻也不忌諱地點出了同志世界的坎坷路面,這樣的藝術創作才符合了人性的氣息,才完成了寫實的震撼。


你的眼睛會不會告訴你,容貌乾淨的政治人物比較討喜?

《自由大道(Milk)》除了是同志電影,勵志電影,同時也是一部政治電影,因為導演替很多人上了兩堂政治課。

《自由大道》所以被我定位為「政治電影」,主要是因為電影主人翁哈維‧米克(Harvey Milk)是舊金山市同志議員,導演透過他的從政歷程,點出了政治人物必需改頭換面,甚至交換妥協的內部秘辛。

西恩‧潘(Sean Penn)飾演的哈維‧米克一開始是浪漫青年,有了同志伴侶後,開始去追求及開創人生的不凡意義,原本只想在舊金山安家立業,但是租個房子也會遇到房東冷言冷語,同志族群本來就是弱勢,飽受世人的岐視與譏諷後,他決心競選議員。

一開始,他率性浪漫,紮著馬尾長髮,滿面鬍髭就開始參選了。率性做自己,就是他的參選始意,只是從政絕非一己之事,從政不能只圖自己玩的開心,政治是眾人之事,個人意志固然可以標識獨特座標,但是眾人的感受卻絕對是政治人物能否得到擁護與支持的關鍵。

就算得票數屢創新高,但是一再落選,卻很容易挫折人心,能夠從失敗中檢討得失,汲取教訓,則是政客能否勝選的關鍵,改頭換面的新風貌,就是哈維痛自檢討後的心得。

剃掉鬍子,穿上西裝的哈維,確實不復昔日模樣了,乾淨取代邋遢,端莊取代隨性,外貌也許 變了,但是哈維的內心靈魂依舊是那位要為同志人權抗爭的孤鳥,他有部份的妥協,只不過妥協卻讓他距離夢想更進了一大步,因為「人不可貌相」只是書本上的智慧語絲,真實人生中,所有的政客都得面對選民的篩選,第一印像沒過關,後面的奮鬥就更加吃力;第一印像還不錯,也許 就會有更多人願意聽聽看你的理念到底是什麼?不懂民之所欲的政客,要如何打贏選戰呢?

要進場,就得遵守遊戲規則,要從政,就得遵守政壇法則,搞偏峰,出奇招的人,當然容易譁眾取寵,卻未必能屢試不爽。衣冠楚楚的哈維‧米克就是比強調嬉皮形象的哈維‧米克讓人覺得容易親迎與信賴,政客造型的世俗化與問政品質其實是兩回事,拿捏精準的人才能在既定的遊戲規則中,走出自己的道路。

《自由大道》的第二堂政治課則是合縱連橫的必要。每位議員都要對自己的選民交代,讓攸關選民利益法案過關是最基本的動作,只不過單槍匹馬絕對難以成事,找到結盟對象,在不損及理念的前提下交換利益,則是另一種必要的世俗算計。

哈維‧米克與同為新科議員的丹‧懷特(由喬許 ‧布洛林/Josh Brolin飾演)互通聲氣,其實是合情入理的選擇,先投其所好,再施恩求報,其實也是政壇交易的必要過程,只是《自由大道》卻暗示丹‧懷特可能是隱性同志,哈維可以聞嗅出一些隱性氣味,卻也因為他自己的同志旗號太鮮明,與來自篤信天主教的愛爾蘭社區的丹‧懷特政治理念相距太遠,即使哈維時而挑逗,時而示好,卻讓若有感應的丹‧懷特備添困擾,很有不知如何因應的困擾,喬許 ‧布洛林精準詮釋了中年惶惑的心情,演來確實精彩。

政治交易就難免背叛與算計,再加上感情的挑逗,以及面對哈維‧米克精於操縱議題,頻頻攻佔媒體版面的競爭壓力,丹‧懷特的多重矛盾情緒讓《自由大道》的悲劇結局成為難以避免的結果,愁眉深鎖,鬱鬱寡歡的喬許 ‧布洛林其實有著畫龍點睛的傑出貢獻。


本文全文《自由大道:不負少年頭》,原載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09/03/post-891.html;《自由大道:同志見真情》,原載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09/03/post-892.html;《自由大道:政治的遊戲》,原載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09/03/post-894.html

Reader's Comments

Be the first to leave a comment on this page!

Please log in to use this feature.

Social


This article was recently read by

Select News Edition

Featured Profiles

Now ALL members can view unlimited profiles!

Languages

View this page in a different language:

Like Us on Facebook

Partners

 ILGA Asia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IGLHRC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