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2

Please select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請選擇你慣用的語言。

请选择你惯用的语言。

English
中文简体
台灣繁體
香港繁體

Login

Remember Me

New to Fridae?

Fridae Mobile

Advertisement
Highlights

More About Us

17 Dec 2010

Plan B

喜歡直人,迷戀直人,想扳彎直人,幻想直人成為同志愛人,可以說是每個汪洋大海中孤島的同志,在我們的性覺醒性自覺的成長歷程中,不可避免都會發生的同志故事。那《Plan B》好,好在哪裡?

 導演: Marco Berger

主演: Manuel Vignau, Lucas Ferraro, Mercedes Quinteros

2010年已經是第20屆的多倫多同志電影節(Inside Out Toronto LGBT Film and Video Festival),本來本屆電影節的主題就是聚焦南美,最佳處男作獎項(The Bill Sherwood Award for Best First Feature)授予一部來自南美阿根廷的西班牙語對白的同志電影《Plan B》,也算是名至實歸吧。

阿根廷導演Marco Berger的處男作,約定俗成地挑選了一個同志世界永恆的主題:他是同志?他不是同志?(有點像我們同志前輩作家莎士比亞,給我們人類世界提出的那個永恆主題:To Be, Or Not To Be)。但正因為是迷惑同志的永恆主題,也就是一個被人拍到爛俗地步的主題,其實很不好拍,很不討巧,很不輕車熟路,很需要非常深厚的生活體驗外加藝術功底。

首先,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的,是它的視角和態度。

喜歡直人,迷戀直人,想扳彎直人,幻想直人成為同志愛人,可以說是每個汪洋大海中孤島的同志,在我們的性覺醒性自覺的成長歷程中,不可避免都會發生的同志故事。呵呵,從小到大,從來也沒有迷戀過直人的同志,請舉手?

既然是同志vs直人的情感故事,自然就有一個視角和態度的說辭。

直人導演拍給直人觀眾看的電影,如果有同志愛上直人的橋段,很容易犯的錯,就是非常不自覺地妖魔化類型化同志。很容易給直人觀眾一種錯覺,好似我們同志都是性飢渴無比的色狼,好似我們同志,見到直人都會飢不擇食地撲上去追求。

或者自以為是地從直人視角看待同志的「黑暗中苦苦探索」,無論是居高臨下的蔑視我們同志對直人的迷戀,還是悲天憫人地「同情可憐」同志對直人的迷戀,視角和態度,都有讓人非常不舒服的差池。

自己是同志的導演,拍的同志電影呢,如果是同志愛上直人,也會很容易拍得爛俗,掉進「悲情傾訴」的泥潭,一上來就是愛啊愛,一得不到就是恨呀恨,一覺醒就是悔啊悔,最終都是求不得呀求不得,反正是同志人人都有一本迷戀直人而不得的「血淚賬」,一旦逮住一個機會拍電影,就不加節制地把這個血淚賬本上的各條各款,拼著老命往銀幕上搬啊搬的。

「投訴革命家史」的目的是達到了,但視角和態度呢,面對強大無比的直人世界,如果不是自己匍匐在地,又何必一副受氣包小媳婦的模樣做派?

《Plan B》當中,兩位男主角,面對自己的性,自己的愛,自己的感覺,其中的迷惑,其中的掙扎,其中的痛楚,和以往所有的同志迷戀直人的電影角色一樣,一點也不少,觀眾眼中的疑似同志和疑似直人,兩個大男人,都有獨自不知所措,獨自傷心,獨自落淚的場景,但很奇怪的是,初出茅廬的導演,他的「度」,把握得非常好,這份面對自己性感覺情感覺不知所措的痛和苦,拿捏得十分精到。

同志片中,很常見的一種類型片,就是伴隨青春期而來的痛痛楚楚,所謂的Coming Of Age的青春片,看慣了美國中產階級家庭十幾歲小男孩往往痛不欲生的性取向覺醒故事,阿根廷兩個不再是青春初期小男孩的大男人,他們從一開始男男女女打打鬧鬧的性傾向迷惑,玩笑連篇,一點正經沒有,直到急轉直下的結局,無論是敘事角度,還是人物定位,《Plan B》的視角是平等的,態度是平和的。

這份視角,這份態度,既不是同志自身面對直人世界的悲情傾訴,也不是直人居高臨下對待同志的悲憫。有了這份總的基調墊底,整個電影也就相對來講比較從容和輕鬆。不過呢,用一個比較極致的說法,整部電影,可以說,就是一個叫Bruno的男人,和一個叫Pablo的男人的「對口相聲」。問題是,這是電影,不是舞台藝術的相聲,輕鬆也好,幽默也好,打打鬧鬧笑話不斷也好,畢竟還是「個人性身份認同」這樣嚴肅認真的主題,前邊有說,畢竟也有獨自落淚的場景,當相聲來欣賞,自然是非常不妥當的,更何況,講英文的觀眾,講漢語的觀眾,哪裡欣賞得了講西班牙語的相聲?

所以,如果你不太習慣看字幕看外國片,如果不習慣看兩個男人晃來晃去兜兜轉轉試探來試探去,很有可能,你會覺得,這部小眾電影,所謂的Art House的電影,和天底下所有的所謂「藝術電影」一樣,非常地緩慢,枯燥,乏味,單調,或者討厭它如同我們自己的日常生活一樣的無滋無味,或者厭惡它如同其它藝術電影一樣的故作高深不知所云。

這也正是我覺得《Plan B》好的第二點,它好,好在它的兩個演員Manuel Vignau 和 Lucas Ferraro,就憑他們兩個人,眼神,笑容,一點正經沒有,眼淚,神情,說到底都是正經事兒,一來一往,如同對口相聲,居然獨自支撐起這麼一部片長達103分鐘的電影,著實體現出他們倆實打實的表演功力。

他們倆演得好,跟導演的心平氣和定位也有非常大的關係:導演對兩個角色的定位,既不是故意裝出直得不行的直人模樣,又有女朋友啦,又和別的男人吃醋啦,這些非常直人的情節場景,在電影中都表現得非常自然,不誇張,也不強調,也不必故意戲劇化表現,一個所謂的「直」男人,為自己「可能」是同志而大驚小怪驚天動地。



《Plan B》的兩個主角,演員自己是不是同志,角色本身是不是同志,都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之間,他們彼此,他們的開放性和流動性,他們的不確定性,和他們自己內心的感受,他們對彼此感覺的發生發展和結局,是忠於自己的內心感覺,還是忠於外在的分門別類人為標簽?這才是電影的內核。

以前所看的同志電影,大半都是在非黑即白非同志即直人這樣的思維下,這樣橫空出世的同志角色,非常罕見。而他們倆游離於同志和直人之間的不確定性,一方面是非常考驗演員的演技,另一方面,也給了演員非常大的發揮空間。

話說在世界電影史上,因為「不確定性」而造就的「表演奇觀」,成為影史經典的,第一要想到的是《Casablanca》當中的褒曼,她最後到底是留在北非城市卡薩布蘭卡,還是乘飛機離開了,她最後是和前任愛人重歸於好,還是就此分道揚鑣,在拍這部電影的時候,演員表演的時候是不知道的,執掌話筒的電影導演也不知道,因為,這部電影拍的時候,電影劇本就沒有完工,後邊的情節發展,還在編劇的腦袋當中,揮筆疾書的編劇,正在和大權在握的電影製片,唇槍舌劍,大戰五百回合呢。

《Plan B》的不確定性,也正體現在他們倆,到底後來怎麼啦,變成了同志情侶,還是變成了直人情敵?這樣的懸念,不僅觀眾有,就連角色本身,也有,誰能說的清楚,為什麼自己那麼直的人,怎麼會「迷戀」上另外一個男人?我是,我不是?第二層的懸念是,自己迷戀上的男人,會不會也對自己的一份試探,起反應,做回應?畢竟不是男歡女愛的天經地義,他是,他不是?

所以,兩個演員的表演,都很直,也都很同志,都在試探,也都在防備,都在期望,也都在害怕失望,既是攻,也是受。

《Plan B》的好,還可以說出不少,因為它的西班牙語對白,因為它的阿根廷場景,因為它的拉丁帥哥,可能我自己喜歡它的第三點,就是男男女女一起打打鬧鬧的這份南美風情。

看多了美國本土出品的同志電影,體驗了歐洲大陸外加英國出品的同志電影,也見識了我自己文化背景的亞洲同志電影,這個別一樣風味的南美風情,非常異國情調,非常羅曼蒂克,非常賞心悅目。

南美年輕人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性別角色,性身份的角色,他們愛情遊戲的規則,他們的笑話,他們的玩笑,他們的爭風吃醋,他們的報仇和解,這些個體故事中透露出的文化底蘊,雖然在一部小成本的電影中,無法如同史詩電影一樣得以深刻體現,卻也因為兩位主人公和他們身邊的紅男綠女,我得以在南美文化「滿漢全席」之外,見識南美文化風情的「家常小菜」。

我說南美風味的《Plan B》好,當中環肥燕瘦各自各精彩的兩個拉丁帥哥,最後的情感歸宿,到底是雙雙墮入同志男男情網,還是最終回歸異性戀大本營的男歡女愛,還是留給讀者朋友你自己去看電影吧,也給了你一個不確定性哦。

《Plan B》電影預告片








Reader's Comments

1. 2011-05-21 09:24  
好評析!
這是今年我最愛的,好電影,推!
2. 2013-03-06 14:43  
Niceeeeeeeeee!
Comment #3 was deleted by an administrator

Please log in to use this feature.

Select News Edition

Featured Profiles

Now ALL members can view unlimited profiles!

Languages

View this page in a different language:

Like Us on Facebook

Partners

 ILGA Asia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IGLHRC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Advertisement